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今日立秋 |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 发布时间:2022-08-07 11:08:33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35次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太阳黄经达135°。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农历八月初八、九日。秋季从这一天开始,自此后气温下降。古代立秋,天子要亲率公卿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礼。《后汉书·礼仪制》:“立秋之日,自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宋代时,又有戴楸叶、吃瓜豆、咽井水等习俗。《梦粱录》:“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庭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范成大《立秋》诗云:“折枝揪叶起园瓜,赤豆奶珠咽井花。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秦观作有《渔家傲·七夕立秋》词。

立秋.jpg?v=1751409620424


节气民俗

戴楸叶宋代汴京立秋日风俗,以楸叶剪成花样插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録·立 秋》:“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明清时,此俗亦流行于北京。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岁时》引明·刘若愚《酌中 志》:“立秋之日戴楸叶,吃莲蓬藕,晒伏姜,赏茉莉、栀子、兰、芙蓉等花。”


饮香薷饮:用香薷、厚朴、扁豆等制成的药茶,解热去暑。香薷,草本植物,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可入药:(黛玉)心里一烦恼,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


吃立秋西瓜:旧时汉族民间岁时风俗。流行于上海等地。每年农历立秋这一天,农家要向亲友邻舍相互馈赠西瓜。平日吃的都是自种的瓜,这天须吃送来的瓜,除调换口味外,主要是通过互相品尝,发现良种,交流改进栽种技术。


贴秋膘:亦称“抢秋膘”或“补秋膘”。汉族岁时习俗。流行于北京、河北及东北地区。指立秋日食用厚味美食佳肴,目的在于弥补盛暑夏日身体之消耗。一般多以肉食为主,喻以肉贴膘之意。其中白切肉、红焖肉,肉馅饺子等均为贴秋膘之上好食品。


秋:明清时京津习惯于立秋日吃瓜,俗称“咬秋”。清张焘《津门杂记》上《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节气俗语

三春不赶一秋忙

〈谚〉三春, 每年春季的三个月。指农民在春天不如秋天忙碌。◇“不几天就要下霜了。”老孙头说,“经了霜,庄稼不长了,就得抢收。三春不赶一秋忙,道理在这。”(周立波 《暴风骤雨》) ○也作[三春不如一秋忙]◇队上的活计需要他安 排,三春不如一秋忙,秋收一天比一天迫近,要做好准备。(张国庆《亲仇》)


秋忙麦忙,绣女下床

指秋收、麦收大忙季节,人人都要下地抢收,即使平时很少出门的绣女也不例外。【例】真是“秋忙麦忙,绣女下床”。那些长年不出工的妇女、老人也都走出了家门。(王玉龙《清泉曲》)


交秋脱伏,生的晒熟

南方气候,末伏立秋后,还有“二十四只秋老虎”,其间太阳大,气温高而燥热。语见清末·吴獬《一法通》。


秋后的蚊子——横飞不了几天了

秋天不适合蚊子生长,所以说危害不会太久。比喻恶势力已接近灭亡。[例]好心的衙役对老婆婆说:“死对头的靠山倒了,我看他现在是,这样你们的官司就有希望啦!”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