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夏至 |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 发布时间:2022-06-21 10:35:48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07次

  二十四节气之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太阳黄经达90°。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晋以前,是重大节日,后来它的许多行事,都移到端午节去了。夏至有起时之说,分三时,共十五日,各地三时因地而异。苏州头时三日(又称上时、初时),中时五日(亦称二时),末时七日。这段时间对农作物至关重要,初时下雨叫迎时雨,末时下雨叫送时雨,每时之末忌雨。民谚云:“三时三送,低田白弄。”中时起雷,称“腰鼓报”,必有大水。“低田只怕送时雷”,时中天冷或时末而雷,皆主涝。过去交时有许多禁忌:慎起居,禁诅咒,不剃头等。海安是日田中不车水,俗称“夏至不踏车,冬至不坐夜”。“冬至馄饨夏至面”,徐州人是日吃冷面,早餐吃麦仁饭。南京人夏至吃李子,吃豌豆糕,为防疰夏。

志把式.jpg?v=1751401169133

节气民俗


吃“伏面”民间养蚕习俗。流行于浙江杭嘉湖地区。旧时蚕蚁孵出这天,蚕农要将蚕蚁供在蚕神像前的神龛上,点燃无味的香,供三牲祭礼叩拜。也有不供蚕蚁,只象征性祭祀的。这样做是为了祈祷流年吉利,蚕桑丰收。


夏祭:古代岁时之祭,指夏季中的祭祀。古时人们将五行配四季,配五祀,又配牲体之五脏,按季节分别举行祭祀。夏为火,祭祀以灶为对象,祭品以肺为主。《礼记·月令》记,孟夏之月 (四月)、仲夏之月 (五月)、季夏之月 (六月) “其祀灶,祭先肺。”



夏至节:夏至节又称“夏节”,此节时间在五月中,夏至这一天是白昼最长的 一天,从此以后,白昼将渐短。从周代起,夏节就是祭神日,传至清代,成 国家大典,此日大祀方泽。


夏至九九歌:民间节气歌谣。流行于湖北等地。歌曰:“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柯;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被单;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夏九九” 从6月22日 (农历五月十六日) 开始,至9月10日 (农历八月初七)结束。81天中,经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六个节气。初伏在三九,中伏在四九,末伏在六九,白露过后两天,夏九九就到头了。



节气俗语


冬至馄饨夏至面

五月,夏至: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向曾询及各省游历友人,咸以京师之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无雨, 碓里无米。

碓 (dui):捣米的器具, 用木, 石制成。夏至日无雨将遭旱, 碓里无米捣。语见明·徐光启《农占》:“夏至无雨旱,谚云:‘夏至无雨,碓里无米。’”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6月21 日或22日。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道:说。意为夏至以后,天气才算真热起来;冬至以后,天气才算真冷起来。


夏至有雷三伏冷,重阳无雨一冬晴

夏至当日如有隆隆雷声,三伏必是凉快;重阳当日不下雨,整个冬季都是大晴天。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