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0°。我国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
节气民俗
山东祭海:山东省文登、乳山、荣城等沿海地区汉族渔民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谷雨日举行。当地渔民认为:谷雨日是百鱼靠岸之日,因而举行祭海仪式。事前由渔民集资购买香、烛、纸、酒和活猪等祭品。届时,全体男性居民汇集海岸,先将活猪宰杀,取其腔血涂猪身,以全猪面向大海而祭,并焚香明烛,行祭祀之礼,以祈求海龙王保佑渔民,出海捕渔平安无事,满载而归。祭毕,众人聚餐会饮,尽兴方散。 谷雨茶节:节令生产习俗。流行于省内多地区。谷雨节前采的茶叶,最为细嫩清香,称为“雨前茶”。俗誉为:“谷雨前茶, 沁人齿牙。”谷雨节后茶树叶片老熟得很快,味道便要降低一些,俗谓“一年老不了爷 (方言音“牙”,即父亲之意),一夜老了茶。”故茶农常是“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茶采下后,自然要冲泡品尝,相沿成习,形成谷雨茶节。 祭祀仓颉:又作苍颉,姓侯冈,号史皇氏,相传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在上古,先民们曾采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记事和传递信息。可是到了仓颉的时代,这些方法已经暴露出无法克服的缺点。仓颉细心观察鸟兽的爪印和日月星辰、烟云雨露的形状,创造出了最早的文字,使人们有了表达思想、交流经验、传播知识的最有效的工具。据说仓颉“龙颜侈侈,四目灵光”,“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白水县史官乡彭衙村有仓颉庙,庙内碑碣林立。庙后即仓颉墓,墓门对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相传谷雨节是仓颉造字时天雨粟的日子,白水县民间在此日祭祀仓颉。每逢此日,四乡八镇的民众敲锣击鼓,捧着各色供品去庙中祭奠。近年来,由白水县人民政府主持祭祀活动。参加祭奠的各单位分别向仓颉塑像献花圈、花篮,全体参加者集体行三鞠躬礼。庙院内外,举行为期7天的物资交流大会。 贴谷雨单:汉族民间岁时习俗。曾流行于陕西关中、陕南一带。谷雨日,用黄表纸书单贴墙壁,用来镇压驱杀毒蝎。有的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见《耀县县志》); 有的写“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见《白水县志》)。 赏牡丹:汉族岁时习俗。流行于 唐代长安。唐代长安人对牡丹花最为喜爱。上巳 (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 过后不久,牡丹绽苞怒放,争奇斗艳,人们纷至大雁塔下慈恩寺中的元果院看早开的牡丹,稍后,又竞相奔赴太真院看迟开的牡丹。当时的著名诗人曾写出不少有关此俗的诗歌,其中流传众口的名句有徐凝的“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白居易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相关诗词 诉衷情 宫中牡丹 宋 · 曹 勋 西都花市锦云同。谷雨贡黄封。天心故偏雨露,名品满深宫。 开国艳,正春融。露香中。绮罗金殿,醉赏浓春,贵紫娇红。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