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春分 | 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香

  • 发布时间:2024-03-20 10:18:52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81次


今日11时06分

迎来一个生机盎然的节气

春分

推.jpg?v=1751380150826

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在这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1
春菜
图片
秋天腌制的芥菜,因第二年春天才开始吃而得名。〔例〕老北京的旧家庭,春必做酱,秋必腌菜,不是为省钱,实在为得味。雷震芥菜是芥菜带叶下缸,七天后取出,阴八成干,揉以五香料放入坛中,不许透气。第二年雷鸣后出坛,切成片加猪肉焖食,算家常菜中高等的。水芥可以生切细丝,加花椒油和生醋,名“春菜丝”,另有一种特别滋味。



2
春祭
图片
古代岁时之祭,指春季中的祭祀。古时人们将五行配四季,配五祀,又配牲体五藏,分别举行祭祀。即春为木,祭祀以户为对象,祭品以脾为主;夏为火,祭祀以灶为对象,祭品以肺为主;季夏为土,祭祀以中霤为对象,祭品以心为主;秋为金,祭祀以门为对象,祭品以肝为主;冬季为水,祭祀以行为对象,祭品以肾为主。每季均按月进行三次祭祀。如春祭,分为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祀户,祭先脾。”


3

放风筝

图片
西民间有在春天放风筝的习俗,俗称“放翔儿”。相传是春秋时鲁班用竹、木制作,像鸟一样能在空中飞翔,因而称“鸢”。汉代发明了纸,以竹、木、纸制作,称为“纸鸢”。在鸢首装制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其声如筝鸣,因此叫“风筝”。放风筝主要是为娱乐健身,引颈仰视,抻拽引绳,强身祛病。有的地方故意剪断绳线,让风筝随风飘去,认为可将灾难、厄运放走。玩放风筝要有“四艺”,即:扎、糊、绘、放。山西风筝造型很多,最简单的是“十”字、“人”字风筝,稍微复杂的有老鹰、蜈蚣、蝴蝶、蜻蜓、蝙蝠等。更为精细的有戏曲脸谱、八仙、孙悟空等故事人物。人们仰首观望,美不胜收。


4

春分养生

图片

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1
春分宜雨
图片

谚云:“春分无雨莫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雨纷纷,乡村少病人。”又认为春分日与立夏日天气有对应关系,谚云:“没有春风,便没有夏雨。”言春分日无雨,立夏日也无雨。又看春分日与社日孰前孰后和青蛙何时开始鸣叫。谚云:“先分后社,有吃有借;先社后分,米贵如金。”“青蛙叫社前,无水做秧田;社边青蛙叫,禾种下三道。”



2
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
图片

春天不宜移载芍药,不然到老都不会开花。语见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四》:“芍药大约三年或二年一分,分花自八月至十二月,其津脉在根,可移栽,春月不宜,谚云: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以其津脉发散在外也。”



3
不到春分地不开,不到秋分籽不来
图片

指春种和秋收的适宜时期。只有过了春分才可以种地,过了秋分才可以收获粮食。 

——转载自知网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