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立春 |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发布时间:2024-02-03 07:50:33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92次

今天16时26分

迎来一个欣欣向荣的节气

立春

推.jpg?v=1751379400168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春游是立春节气的风俗活动之一,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

1

打春牛

图片

亦称“打春”、“鞭春牛”、“打春牛”。旧时北方地区汉、满、蒙古等族岁时风俗,为立春前祈丰年的活动。唐代已有此俗,明清两代仍沿之。其形式为:每年立春日,各地方知县奉牲礼果品于艺神、土牛前,正午,吏民击鼓,知县执柳枝(俗称春鞭)或柳棒(俗谓春棒)以待,槌鼓3声,则以鞭击土牛3下,之后知县将春鞭或春棒交属吏,吏、民轮流击牛,至碎为止。



2

扎芒神

图片

土家族农事生产活动。在山区,土家人要在稻田里扎茅草人。草人头戴斗笠、身穿衣裳,手持蒲扇,或持吊有布片的长竿,让风吹摇摆,形如活人驱赶雀鸟,使其望而生畏,不敢飞落稻田。草人为远古护春的勾芒神,迎春时,扎其护春;秋收时,照样祈祷其护秋,因其是管理阳春之神。由于历史风雨将人们对其祈祷意识的洗抹,形成了一种潜意识。



3

吃春饼

图片
立春之日吃春饼。宫廷食俗之一。晋代就有立春放些萝卜、芹菜等于春盘上食用的风俗。唐代“春盘” 中遂有春饼及芦服、生菜。此时春饼主要用春蒿、黄韭、蓼芽包裹制成。据周密《武林旧事》 卷二记载:南宋朝廷制作的春饼 “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各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此时的春饼是以酱熏炉烧盐腌的各类肉馅,各类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再以面粉包之,烙薄食用。每年立春前一日,宫内即把春盘与酒赐给皇帝身边的大臣或宠信的太监,盘中除生菜和染色萝卜之外,还有熟猪肉、白色熟饼、大环饼。诗云:“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明清时期宫中此俗相沿,立春必互相宴请,席间布置有春饼与菜。明代于立春日,皇帝在午门赐百官春饼。孙承泽在 《天府广记》 中载明,万历时宰辅申时行有立春赐春饼诗,其中云:“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饼琼肴出文官。斋日未成三爵初,早春先赐五辛盘。迥风入仗旌旗寒,融雪当筵七箸寒。” 足见明代此俗之盛。


4

春帖子

图片

亦称“春端帖子”、“春端帖”、“春帖”。宋制,翰林书春词,以立春日剪贴于宫中门帐,谓之“春端帖子”。体近宫词,多用绝句,大都粉饰太平,亦有意寓规讽者。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十。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翰苑作春帖子,往往秀丽可喜。如苏子容云:‘璇宵一夕斗标东,潋滟晨曦照九重。和气薰风摩盖壤,竞消金甲事春农。’邓温伯云:‘晨曦潋滟上帘栊,金屋熙熙歌吹中。桃脸似知宫宴早,百花头上放轻红。’……皆佳作也。”


1

二月休把棉衣撤,三月还有梨花雪

图片

北方在农历三月梨花开放的时候还会下雪,不能过早脱掉棉衣。〔例〕中国有句老话:“二月休把棉衣撤,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是说出了“捂”的大致时间。医疗气象学家发现,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在冷空气到来时也会骤然增加。(徐洪志《“春捂”怎么捂》) | 古代医家都强调“春捂”的通俗说法,就是“春不忙减衣”,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撤,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赵洪军《“春捂”先捂腿》)



2

一年生产早定盘,立春备耕最当先

图片

立春,对农民朋友来说,一年耕作自此开始。在南方,早稻将开始陆续播种;在北方,包括小麦田间管护,一年春耕要早安排。由于国土辽阔,我国大多地区立春后不一定立刻回暖,特别是北方农作物仍处在冰天雪地里。但是万物感时节,立春后温室作物生长加快,对水、肥、温条件要求更高,既要防雪、防冻,又要防止立春后日照时间变长,大棚里温度湿度增大,要做好通风,防虫防湿。



3

春打六九头,贫儿不须愁

图片

春:即立春。六九:从冬至起第六个九日。旧时认为立春日如果在六九的第一天,预示当年将是丰收年。〔例〕谚云:“春打六九头,贫儿不须愁。”即贫儿争志气之谓。(明·张存绅《(增定)雅俗稽言》卷二)〔例〕《荆楚岁时记》谓从冬至次日数起,至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吴俗,则从冬至日数起,故有“春打六九头”之谚。(清·顾禄《清嘉录》卷一一)

——知网公共服务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