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25°。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此时恰逢天降大雪,人们都会热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其乐融融。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天,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以此来躲避严寒。红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多吃红薯不仅能增强抵抗力、促进肠胃蠕动、还有润燥的功效。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食补”要多吃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刀豆、豌豆等;蔬菜中的韭菜、茴香、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鱼肉类中的羊肉、黄牛肉、鸡肉、鸽肉及鱼、虾等;水果类中的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栗子、桂元、核桃等,其中羊肉是老年人冬季食品中的佳品。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冻住了,人们尽情地滑冰嬉戏,也在岸上欣赏封河风光。冰嬉兴盛于明、清时期。清朝以速度滑冰和冰床、冰上射箭等运动为主要方式,有“滑擦”、“打滑挞”和“冰上蹙鞠”。“滑擦”以比赛速度为主。“打滑挞”从专设的冰坡向下滑。“冰上蹙鞠”是冰上足球运动,为军事训练项目。“冰上蹙鞠”比赛每队队员数十人,将用皮革制的球掷出,夺得球者为胜。清朝每年在太液池(今北海)举行规模盛大的冰上活动,对八旗兵进行校阅,除速滑冰和花样滑冰外,还有冰上杂戏。清福隆安等绘的《冰嬉图》反映了太液池(北海)花样滑冰及冰上射箭的情景。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拖床冰嬉图》是对清朝冰床活动的形象描绘。冬雪多,兆来年百谷丰棉花熟;无雪,来年不丰。谚云:“大雪满山冈,来年谷满仓。”“大雪雪白,来年好麦。”“一雪蝗自空, 二雪年大丰。”“无雪不成冬,来年要倒春。”“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谚〉冬季大雪纷飞,有利农作物过冬,预兆着来年会有丰收年景。自从入冬以来,三天一次小雨,五天一场大雪,一直没有断过,困得人门也不能出。可是老年人却:大雪纷纷兆丰年,来年必定丰收。(陈登科《风雷》)
大雪不冻倒春寒
俗语中“倒春寒”的意思就是,到了来年春天的时候,本来应该回暖的天气,却突然开始寒冷起来。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大雪节气来临的时候,天气还不是那么寒冷,那么在来年的春天,有很大可能就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如果这个世界出现了这一现象,农民朋友们,可能就要多操心了。因为春天的寒冷,会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但是这句俗语所说的情况,只针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大雪节气不下雪,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