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白露 |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 发布时间:2023-09-08 10:25:07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92次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65°。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推.jpg?v=1751420464952

节气民俗


祭禹王
祭禹王是无锡太湖地区的习俗。每年祭禹王的香会有四期,即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白露。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祭祀活动期间,每天都要演四出戏,其中二出是文戏,二出是武戏,《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出戏。
白露茶
唐宋名茶。产于洪州(治今江西南昌)西山。唐代李肇《国史补》卷下:“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洪州有西山之白露。”五代毛文锡《茶谱》亦载:“洪州西山白露及鹤岭茶极妙。”宋代杨伯嵒《臆乘·茶》:“豫章曰白露,曰白[芽]。”又,明代白露茶仍存。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四·茗》:“楚之茶则有荆州之仙人掌,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

白露养生篇

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宜食清淡、 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节气俗语

白露身不露
〈谚〉意为白露节气一到,天气渐凉,不宜再露出身体,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通常从白露起,气温将明显降低,早晚比较凉快,中午也不太热了。因此人们常说 “白露身不露”。

齐白露,一半籽

齐:齐平,指到了某个时间。指庄稼到了白露时节,多数都会结籽成熟。〔例〕白天温度高,农作物生长发育快;夜间温度低,消耗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各种秋庄稼陆续成熟。因此,农谚便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齐白露,一半籽”等,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梁全智等《古今中外节日大全·白露》)

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谚语。鬼:鬼怪,比喻灾害。指白露节后下雨农田遭灾。语见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事·占候》:“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来,一路苦一路。’又云:‘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