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处暑 |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 发布时间:2023-08-23 03:55:16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02次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0°。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这一节气也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推.jpg?v=1751413441860

节气民俗


喝凉药茶

令饮食习俗。南方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受热中暑和生疮疖痱子,人们常以一些清热解暑、利尿解毒的草药,如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香薷、薄荷之类,加上石膏等矿物药,煎水或开水冲泡,代茶饮,以防暑解热,称“凉药茶”或“凉茶”。所用之药草,农村多自采,城镇则药店有专门配制者供售用。


放河灯

亦称“放水灯”、“照冥”。旧时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入水中,相传可为屈死冤魂引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放灯西湖及塔上、河中,谓之‘照冥’。”到清代仍然流行。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放河灯》:“运河二闸……至中元日例有盂兰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放灯时用一块木板钻孔,上面用竹篾编织各式各样灯笼,多数为莲花灯,含超度鬼魂之意。在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在灯中放置银元,渔船争相攫取,得者谓“一年大顺”。现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


处暑养生篇

处暑节气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养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 豆类及奶类。




节气俗语

处暑十八盆
〈谚〉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立秋后,白露前。处暑后天气仍然炎热。十八盆,指沐浴用水,每天一盆,还得用 十八盆,即还有近二十天的热天气。你以为立秋就凉快啦,没听说“处暑十八盆” 吗?还有几天好热呢!

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9月7、8或9日。指处暑时节不见雨,白露下雨也迟了。〔例〕《纪历撮要》:“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勉及时也。……处暑白露,相去月余,而雨露必欲相因者,创始难为功,继事易为力也。天时不可姑待,而况于人事乎!(清·林伯桐《古谚笺》卷一一)


处暑不拉头,割倒喂老牛

〈谚〉东北地区农谚。到了处暑节气, 玉米还不出穗,就不会有收成了,赶快割下来喂牲口吧。1971年夏末,宝清县出现了罕见的低温……按一般情况,“处暑不拉头,割倒喂老牛”,有关部门已通知要把没有希望的玉米割了做青贮饲料。(《天气谚语的应用·冷暖 趋势和低温阴雨》)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