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0°。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节令饮食习俗。南方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受热中暑和生疮疖痱子,人们常以一些清热解暑、利尿解毒的草药,如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香薷、薄荷之类,加上石膏等矿物药,煎水或开水冲泡,代茶饮,以防暑解热,称“凉药茶”或“凉茶”。所用之药草,农村多自采,城镇则药店有专门配制者供售用。 亦称“放水灯”、“照冥”。旧时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入水中,相传可为屈死冤魂引路。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放灯西湖及塔上、河中,谓之‘照冥’。”到清代仍然流行。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放河灯》:“运河二闸……至中元日例有盂兰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沿河燃灯,谓之放河灯。”放灯时用一块木板钻孔,上面用竹篾编织各式各样灯笼,多数为莲花灯,含超度鬼魂之意。在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在灯中放置银元,渔船争相攫取,得者谓“一年大顺”。现演变为民间娱乐活动。 处暑养生篇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9月7、8或9日。指处暑时节不见雨,白露下雨也迟了。〔例〕《纪历撮要》:“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勉及时也。……处暑白露,相去月余,而雨露必欲相因者,创始难为功,继事易为力也。天时不可姑待,而况于人事乎!(清·林伯桐《古谚笺》卷一一) 〈谚〉东北地区农谚。到了处暑节气, 玉米还不出穗,就不会有收成了,赶快割下来喂牲口吧。1971年夏末,宝清县出现了罕见的低温……按一般情况,“处暑不拉头,割倒喂老牛”,有关部门已通知要把没有希望的玉米割了做青贮饲料。(《天气谚语的应用·冷暖 趋势和低温阴雨》)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