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大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发布时间:2023-07-23 03:47:18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14次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20°。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由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推.jpg?v=1751411529358

节气民俗


吃伏茶

夏至后,30~40天,相当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下旬,俗称“三伏天”,天气酷热,很易中暑。民间有吃伏茶的习俗,即用竹叶、槟榔、荷叶、六一散之类的中药煎煮代茶,俗称“伏茶”。实际上是解暑药剂。不仅每户人家自行煎吃,有一些商店门口或者路亭中摆起大茶缸,免费供应伏茶给过路行人解渴。现仍保留此俗。


伏日吃姜

节令饮食习俗。流行于长沙、湘潭、株洲等地。夏日炎热, 人们喜贪凉,故易蕴积内寒。民间有伏日吃老姜炒子雄鸡 (刚开叫的公鸡) 的习俗,姜要多放,一只鸡一般要放半斤姜。长沙人吃时要将门窗关闭,吃得大汗淋漓,意在发散体内蕴寒, 防止秋发寒病。故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伏日吃姜最好三个伏日都吃,如条件不许, 一般也要吃一个伏日。


大暑养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 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等,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 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古人称“世间第一补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节气俗语

大暑在七,大寒在一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7月22、23或24日。大寒: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月20、21日。指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在农历七月,最冷的时候在农历正月。〔例〕正月之时,天甫凄栗,里语:“大暑在七,大寒在一”,一谓正月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大暑无过未申, 大寒无过丑寅

大暑、大寒:均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未申:十三时至十七时。大暑未申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刻。丑寅: 一时至五时。大寒丑寅为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刻。语见《金瓶梅》第二十七回:“过了两日,却是六月初一日,即今到三伏天,正是大暑无过未申,大寒无过丑寅,天气十分炎热。”


大暑打呖呖声,秋后台风暴雨使人惊

谚〉大暑,农历二十四 个节气之一。华南地区大暑那天打响雷,秋后便有强台风加暴雨。预报秋季的台风,还有不少谚语可用……“大暑打雷呖呖声,秋后台风暴雨使人惊。” (《天气谚语的应用·灾害性天气》)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