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太阳位于黄经0°时。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春分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在这时节,中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竖蛋卜 吃春菜 秋天腌制的芥菜,因第二年春天才开始吃而得名。〔例〕老北京的旧家庭,春必做酱,秋必腌菜,不是为省钱,实在为得味。雷震芥菜是芥菜带叶下缸,七天后取出,阴八成干,揉以五香料放入坛中,不许透气。第二年雷鸣后出坛,切成片加猪肉焖食,算家常菜中高等的。水芥可以生切细丝,加花椒油和生醋,名“春菜丝”,另有一种特别滋味。 放风筝 春祭 古代岁时之祭,指春季中的祭祀。古时人们将五行配四季,配五祀,又配牲体五藏,分别举行祭祀。即春为木,祭祀以户为对象,祭品以脾为主;夏为火,祭祀以灶为对象,祭品以肺为主;季夏为土,祭祀以中霤为对象,祭品以心为主;秋为金,祭祀以门为对象,祭品以肝为主;冬季为水,祭祀以行为对象,祭品以肾为主。每季均按月进行三次祭祀。如春祭,分为孟春(正月)、仲春 (二月)、季春 (三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祀户,祭先脾。” 春分宜雨 谚云:“春分无雨莫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雨纷纷,乡村少病人。”又认为春分日与立夏日天气有对应关系,谚云:“没有春风,便没有夏雨。”言春分日无雨,立夏日也无雨。又看春分日与社日孰前孰后和青蛙何时开始鸣叫。谚云:“先分后社,有吃有借;先社后分, 米贵如金。”“青蛙叫社前,无水做秧田;社边青蛙叫,禾种下三道。” 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 春天不宜移载芍药,不然到老都不会开花。语见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四》:“芍药大约三年或二年一分,分花自八月至十二月,其津脉在根,可移栽,春月不宜,谚云: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以其津脉发散在外也。” 不到春分地不开,不到秋分籽不来 春分、秋分: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只有过了春分才可以种地,过了秋分才可以收获粮食。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