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冬至 |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

  • 发布时间:2022-12-22 08:33:37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40次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即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推.jpg?v=1751408068203

节气民俗

吃羊肉:

旧时,客家地区有“冬至羊、夏至狗”的说法。所以未到冬至日,凡养羊的家庭都要宰杀肥羊。没有养羊的家庭,其主妇也要到市场上买点羊肉,再配上一些补药,用文火慢慢炖熬,然后再加入家酿糯米酒,以“补冬”。因此,市场上每到冬至前,羊肉摊档林立,羊肉应有尽有,任由顾客挑选购买。另外,不少农户,由于新糯登场,正好借这个节日以庆丰收,便炆糯米饭、煮糯米粉汤圆等,让全家人一饱口福,俗称为“补肚”。所以就有了“冬节到羊酒香”的说法。

喝冬酿酒:

古风俗。因酿于冬季,故名。清代顾禄《清嘉录》卷:“乡田人家,以草药酿酒,谓之冬酿酒,有秋露白、杜茅柴、靠壁清、竹叶清诸名。十月造者,名十月白。以白面造曲,用泉水浸白米酿成者,名三白酒。其酿而未煮,旋即可饮者,名生泔酒。蔡云《吴歈》云:‘冬酿名高十月白,清香柴帚挂当檐。一时佐酒论风味,不爱团脐只爱尖’。”

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的风俗由来已久。传说古代有个名医,名叫张仲景。他的医术高明,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做过官,年迈告老还乡。时逢腊月,天寒地冻,他看到许多穷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到了冬至节这天,他让弟子料理家务,自己来到东关一块空地上,搭起棚子,专门为治疗冻伤的耳朵而特制一种药剂,名为祛寒娇耳汤。这种药是用羊肉、辣子及一些药物配制成馅,再用面皮包成饺子形,烹调后每人发给两个,连汤带饺子一齐吃,立即见效,耳朵就好了。从此以后,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流传全国。


节气俗语


干冬湿年,坐了种田 

冬:指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冬至无雨雪,年关时雨雪多,有利于春耕春种。

冬至已过——来日方长

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日子,过了这一天,日子一天长似一天。喻未来的日子长得很,足够把事情做成。

冬至雨,年必晴;冬至晴,年必雨 

年:除夕。指冬至雨雪,除夕就晴;冬至天晴,除夕就有雨雪。〔例〕谚曰:“干冬湿年,坐了种田。”又云:“闹热冬至冷淡年。”盖无人尚冬,欲晴故也。或云:“~。”(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一一)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