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大雪 | 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

  • 发布时间:2022-12-07 15:21:50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25次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

推.jpg?v=1751412301641

节气民俗

冰嬉 

冰上游艺活动的统称。亦作“冰戏”。唐宋时已有流行,明清时成了宫廷体育活动,北方民间也十分普遍。清代一些冰上活动被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宫廷中设有专门机构掌管此事,每年在太液池(今北京北海)举行盛大的冰上活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时内廷供奉绘制的《冰嬉图》,上面有多种冰嬉活动的描绘。冰嬉最普遍的是跑冰和花样溜冰,跑冰相当于现代的速滑,花样多种。此外还有冰床、冰上蹴鞠、冰灯和冰上杂戏。“冰床”约始于明代,平木板上加交床,由人在前面用绳拉着滑行;清代冰床又有了改进,木板底下镶有钢条,又称“拖床”。“冰上蹴鞠”就是冰球,清代冰球分两队进行,每队数十人,各有位置,由统领带队,可以手抛脚踢,以争到球为胜。“冰灯”就是以冰制作而成的灯,或以冰做灯的各种饰物。“冰上杂戏”是将一般杂戏移到冰上去表演,如舞狮、跑旱船等,表演者都是足蹬冰鞋,在滑行中献技,这类演出多在春节时进行。 

喝红薯粥

药膳方。见《粥谱》。新鲜红薯250克,粳米60~90克,白糖适量。红薯洗净,连皮切成小块,加水同粳米共煮成粥,加白糖。功能健脾养胃,益气通乳。适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夜盲,大便带血,便秘,湿热黄疸,产后乳汁不足等症。不要冷服或食后受凉。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冬季宜进补 

冬季是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季节。此时进补,萌发元气、养精蓄锐,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较多地贮存于体内,为下一年开春直至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冬令进补已成为民间的传统习惯。祖国医学也有“冬藏精”、“秋冬养阴”的说法。进补一定要讲究科学,做到有的放矢。无论从中医的观点,或是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进补都是为了补充不足,通常情况下,只有久病体虚或病后体虚的人,和代谢机能出现障碍的老人,才需要药补。补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是用来治疗疾病的,对需要补的老人来说,是属于扶正祛邪的一种手段;而对于健康的人,非但没有作用,补之不当还要增加负担,甚至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俗话说:“药症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症,参茸也毒。”药补,可按个人的具体情况辩证选用补药,如阳虚者服用右归丸,阴虚者服用左归丸,血虚者服沙车丸、滋补膏等。所谓“虚则补之”、“寒则温之”。一般健康老人可以“食补”代替药补。在日常膳食中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提高耐寒抗寒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冬季“食补”要多吃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刀豆、豌豆等;蔬菜中的韭菜、茴香、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鱼肉类中的羊肉、狗肉、黄牛肉、鸡肉、雀肉、鸽肉及鳝鱼、鲤鱼、鲫鱼、鲢鱼、鲇鱼、带鱼、虾等;水果类中的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栗子、桂元、核桃等,其中羊肉和狗肉是老年人冬季食品中的佳品。另外,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黄花酒一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健体。但是,脾胃虚弱的老人不宜暴饮暴食,一日三餐不要吃得过饱,以少吃多餐为佳。 

节气俗语


大雪宜大雪 :

冬雪多,兆来年百谷丰棉花熟;无雪,来年不丰。谚云:“大雪满山冈,来年谷满仓。”“大雪雪白,来年好麦。”“一雪蝗自空, 二雪年大丰。”“无雪不成冬,来年要倒春。”“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大雪小雪,烧火不歇 :

大雪、小雪,节气名。乡间吃饭,多以天色早晚而定,大雪小雪期间,白天特短,三顿饭之间的间隔不长,不停地在烧火做饭。烧火不歇,也说“烧锅不歇”。

大雪纷纷兆丰年 :
〈谚〉冬季大雪纷飞,有利农作物过冬,预兆着来年会有丰收年景。自从入冬以来,三天一次小雨,五天一场大雪,一直没有断过,困得人门 也不能出。可是老年人却说:大雪纷纷兆丰年,来年必定丰收。(陈登科《风雷》)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