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渌口区图书馆!

登录登录

白露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发布时间:2022-09-06 15:30:20
  • |
  • 作者:渌口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73次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太阳黄经达165°。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即中国传统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相当于太阳黄经165°至180°的一段时期。与中国古代七十二候中的“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三候相一致。公历9月7日(或8日)为其交气时刻所在的日期。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秋熟作物开始收获。

推.jpg?v=1751400117608

节气民俗


祭禹王每年祭禹王的香会有四期,即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白露。其中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祭祀活动期间,每天都要演四出戏,其中二出是文戏,二出是武戏,《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出戏。


饮白露茶:亦作“蔆”,亦称“蕨攗”、“蔆角”、“水 栗”、“沙角”。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叶两型:沉浸叶羽状细裂;水上叶菱形,柄具浮囊。夏末秋初开花,单生于叶腋,淡红或白色,受精后没入水中,长成果实,称菱角,萼片发育成菱之尖角。类型甚丰:有四角菱、二角菱、乌菱等。果实可食。我国中部与南部栽培颇盛。始载于先秦典籍。《尔雅·释 草》:“蔆,蕨攗。”邢昺疏:“郭云,蔆,今水中芰者......俗名蔆角是也。”《汉书·司马相如 传》:“唼喋菁藻,咀嚼菱藕。”明·李时珍《本草 纲目·果五·芰实》:“〔释名〕蔆,水栗、沙角。”


节气俗语


白露身不露

〈谚〉意为白露节气一到,天气渐凉,不宜再露出身体,最好穿长袖衣服和长裤。◇ 通常从白露起,气温将明显降低, 早晚比较凉快,中午也不太热了。因此人们常说 “白露身不露”。


齐白露,一半籽

齐:齐平,指到了某个时间。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9月7、8或9日。指庄稼到了白露时节,多数都会结籽成熟。〔例〕白天温度高,农作物生长发育快;夜间温度低,消耗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各种秋庄稼陆续成熟。因此,农谚便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齐白露,一半籽”等,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梁全智等《古今中外节日大全·白露》)


白露斫高粱,寒露打完场

斫(zhuó):用刀斧砍,这里指收割。白露时收割高粱,到寒露时要把庄稼收打完。〔例〕露见日则消,乡人皆知之而能言之也。“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下露亦有云,乡人不知之而未尝言之也。曰露水,曰露水珠儿……曰“白露斫高粱,寒露打完场”。(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天部》)


白露的雨水——下到哪里,坏到哪里

在白露这个节气下的雨水,常会引起农作物糜烂。喻破坏性大的人或事,不论到哪里都造成很大危害。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湖南省株洲县渌口镇,三斗巷,邮编:412100,电话:0731-27618340

渌口区图书馆  访问量:200413